T.I.T文创园协商恳谈会现场。/ 资料配图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职工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已从基本生存保障向职业发展、精神文化、权益维护等多元维度拓展。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与维护者,其核心使命是通过制度设计与实践创新,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新仕诚公司作为广州轻工集团旗下的创新创业园区开发运营企业,积极发挥园区“红链主”作用,围绕“服务大局、服务职工”主线,构建了覆盖职业技能提升、生活服务优化、文化生态营造、权益保障强化的立体化工作体系,形成了“企业发展与职工成长共生共荣”的良性格局。
生活服务提质 打造“沉浸式”关怀生态
(一)升级基础保障
工会聚焦职工生活需求,推进员工饭堂建设与优化,调研职工用餐需求,升级饭堂环境和服务。早餐提供西式烘焙、养生杂粮等5大类面点,正餐搭配三荤两素一汤,结合节气和假日增设特色食物,每周动态调整菜单。通过优化食材供应商,将食堂升级为“品质生活空间”。在健康保障方面,除每年一次全体会员体检外,针对二胎及以上女职工提供专项检查,构建全周期健康管理体系,让职工感受到“家”的温暖,提升对企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二)深化精准帮扶
工会每年为优秀技术工人及先进职工申请疗休养活动,为困难职工申请福利基金和慰问金,为全体职工参保“广东省总二次医保”“广州市职工医疗互助计划”等多项医疗保险,安排全面体检和专项体检,推动建立“额外医保”“互助基金”等福利制度,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解决职工后顾之忧。建立动态化困难职工档案,通过走访慰问、专项救助、爱心募捐等举措,为患病职工和困难家庭提供帮扶。同时,加大消费帮扶力度,组织全公司干部、职工开展“我为羊城添绿”“母亲节暨幸福工程活动日”募捐活动,“我在贵州有个园”黄桃果树认购活动等,持续助力“百千万工程”,助推乡村振兴和绿色高质量发展,让工会成为职工的坚实后盾,增强职工的安全感与幸福感。
(三)健全保障体系
工会突破传统“救火式”维权模式,构建“协商—参与—监督”的全过程权益保障机制。通过工资集体协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减少劳资纠纷,建立与企业效益挂钩的薪酬增长机制,保障职工权益,让职工共享发展成果。
文化生态构建 培育精神“共同体”
工会以“文化育人”为目标,构建“日常活动—节日主题—品牌项目”三级文化体系。为提高职工身体素质,增强职工幸福感,每天定时开展工间操、八段锦、音乐活动,每周定期在各园区开展篮球、足球、羽毛球、尊巴、普拉提等文体活动。围绕重大节日,开展游园、烘焙、DIY等活动;每季度在园区开展企业文化匹克球活动、汉服活动、手机摄影活动等,打破部门与企业界限,增强职工对园区和企业的文化认同,将“工作场所”升华为“精神家园”。
职业发展赋能 构建“阶梯式”成长体系
(一)专注技能提升
工会以“素质工程”为抓手,构建“培训—竞赛—转化”三位一体的技能培育模式。
在安全生产领域,强化日常监督检查,周期性组织各部门及各子公司对各园区进行施工现场、园区安全检查、消防及三防专项等。组织安全教育培训,将安全意识转化为职工的行为自觉,形成“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工作氛围。具体措施包括:广泛宣传。各园区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国家安全法律法规;深化培训。对全体员工开展多层次安全教育。针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重点培训制度编制、危险源管理与隐患排查;实战演练。组织安全管理人员观摩外部企业应急救援演练,并在各园区开展实地消防演练。
在专业技能领域,针对不同岗位特组织实操竞赛(如Excel应用、公文写作、视频剪辑、酒店服务),采用“以赛代训、以赛促学”模式。赛题围绕职工日常工作核心场景设计,为职工提供展示交流平台,提升其在数据处理、文字表达、宣传策划、服务实操等领域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有效激发职工立足岗位创新创优的热情与潜能,开辟多元化职业发展通道。
(二)推动产教融合
在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产业升级的进程中,工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联合高校、科研机构搭建产学研平台,政企协同打造“中小企业服务站&人才驿站”,提供“一站式”服务。通过举办招聘会、技能培训、政策宣讲等活动,解决企业人才需求,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文创产业产学研平台建设。工会积极推动T.I.T文创园与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共建 “岭南艺术产业系实践基地”,充分发挥园区文化对外传播优势与学院技能人才培养优势,加强校企合作。一方面“产业链”联动“学术链”。工会组织园区企业与学院深度对接,举办主题活动,园区企业与学院导师共同辅导学生设计,工会邀请企业负责人从市场化角度点评学生作品,推动项目落地。学生毕业作品展引入园区展示,提升影响力。另一方面“实践链”赋能“价值链”。工会鼓励学院大师带领学生在园区设置非遗体验区,联合老字号品牌和文创企业打造体验场景,营造文化氛围。此举有效对接教学与实践,促进学校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助力企业吸纳人才并获取技术支撑,共推地区文创产业发展。
探索文体数字育才模式。工会助力 T.I.T双鱼数字文体产业园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探索打造“文体文创数字育才”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多元合作,打造“人才共育、组织共建、成果共享”的新型校企共同体,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推动高质量就业。
打造数字时尚产教融合生态圈。一方面,以“四链融合”打造产教联合体新生态。作为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参与者,新仕诚公司在工会推动下,携手院校、职教团队及服装企业,构建“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生态。发布“数智护航T计划”,邀请企业成为合伙人,提供人才培育等服务,推动园区升级。另一方面,以“圆桌沙龙”聚焦时尚产业发展先机。工会在活动中推动企业高管与高校学者就数智科技与纺织服装产业协同创新等问题进行深度对话,拓宽发展视野。最后,以“跨界联动”激发产业融合品牌焕新。工会联合发布“inD艺术嘉年华”前瞻资讯,举办城市级艺术盛会,为园区时尚文创企业提供多元文化交流机会,打造时尚消费引力场。
破界融通聚力 构筑“园区共同体”
随着园区入驻企业数量和职工队伍持续壮大,如何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增强园区凝聚力与职工归属感,成为运营方与工会的重要课题。
2025年3月27日,由新仕诚公司工会牵头,海珠区首个园区工会联合会——T.I.T文创园工会联合会正式成立,此举标志着园区在“党建带工建”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迈出重要一步,为园区145家企业、1700名职工搭建了“资源共享、问题共商、发展共促”的协同平台。通过推动非公企业建会、组建园区联盟、定期召开会员大会,探索企业与职工权益协同发展新机制,打造园区治理现代化样本。
新仕诚公司以成立园区职工之家为抓手,打破企业壁垒,为不同企业职工提供学习交流、休闲娱乐平台。职工通过文体活动、技能培训等增进了解与合作,分享经验技术,形成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同时,关注职场妈妈需求,建立“爱心妈妈”阵地,提供哺乳、育儿支持空间,也促进了不同企业的妈妈们交流经验、缓解压力,增强归属感与联系紧密度。
工会实践的成效与深层价值
(一)个体生活品质提升
工会实践多维度提升职工生活品质:物质层面提高经济安全感;精神层面增强情感归属感;发展层面拓宽职业通道。调研显示,参与工会实践项目的职工,工作满意度、幸福感显著提升,离职率降低,形成“待遇留人、文化留心、发展留根”的良性循环。
(二)企业创新能力升级
工会实践提升企业效率与创新能力,降低劳资纠纷成本,增强团队协作。工会搭建的产学研平台与园区共同体,为企业提供人才、技术、市场资源支持。数据显示,积极参与工会实践的企业,其创新成果转化率、客户满意度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三)社会治理价值强化
工会实践具有社会治理价值。通过构建园区共同体、推动产教融合、参与乡村振兴,工会成为协同治理的重要主体。园区工会联合会的成立为解决非公企业建会难、职工权益保障难等问题提供了方案;消费帮扶、公益活动将企业社会责任转化为行动,促进社会公平与可持续发展。“小工会、大治理”的实践为新时代社会治理提供了基层经验。
挑战与未来路径
(一)新时代工会实践的挑战
随着新业态、新就业形态的兴起,灵活就业人员、平台职工等群体的加入,对工会服务的精准性、覆盖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技能断层、职业焦虑需工会持续创新培训;年轻职工对个性化、社交化服务的需求,要求工会向“需求导向”深度转型。
(二)未来发展路径
精准化服务。建立动态需求调研机制,利用大数据为不同群体提供定制服务(如新就业形态职工的线上培训、青年职工的社交活动)。
数字化赋能。搭建“智慧工会”平台,整合培训资源、权益申请、文化活动等功能,实现服务“云端化”“便捷化”;同时,利用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增强工会活动的吸引力与传播力。
生态化协同。深化“党建带工建”机制,加强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高校科研机构的协同联动。
价值化引领。将职工生活品质提升与企业战略、社会发展相结合,通过“劳模精神宣讲”“工匠工作室”等培育职工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作者单位:广州新仕诚企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